从初入职场的“技术小白”到如今的钢结构技术“攻坚能手”,铜冠建安钢构公司技术质计部部长朱冠煜,至今已与钢结构建设结缘十一载。他勤于钻研,善于总结,无数次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交融只为将施工方案最优化,从铜陵周冲变电站技改到安徽龙桥铁矿群体项目,再到金冠铜业奥炉升级改造、上海海亮铜业重点项目历练,他凭借严谨细心的业务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成为大家口中的“‘90后’实干家”!
刻苦钻研 提升业务本领
“刚来公司,看到周围同事在绘图、算量方面技术娴熟,我心里很紧张。为尽快了解钢结构生产、安装工艺,部门相继把我安排到生产和安装班组实习。那时候,工地上的环境恶劣,每天都要面对烈日暴晒和灰尘弥漫,为学到知识,我坚信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学起,就能真正掌握钢结构安装工艺和技术要点。”朱冠煜回忆道。
“每天工作结束后,小朱都会拿着图纸和笔记本,一遍遍地研究施工方案和技术细节,不懂就问万象城awc。”班长项增斌说道,“他总是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
2014年,初出茅庐的朱冠煜担任了周冲220千伏变电站改造项目技术员,该项目规模虽不大但施工安全监管要求很高。为保障周边企业供电,项目施工不允许整体停电,按照施工作业区间进行断电,意味着施工区之外都是带电高压线路。吊装作业环节更要格外谨慎,施工难点高压区域防触电,场地狭小。不仅是要分段作业,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边施工边设计。白天,他跟随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奔波,认真测量记录每一个技改施工要点;夜晚,他在灯光下研读专业书籍,对施工图纸细化、绘制变更图,项目现场的经历让他体会到技术员工作的细致和严谨,也尝到建筑人的艰辛。
严格要求?工作精益求精
安徽龙桥矿业缓冲堆场工程是朱冠煜技术员生涯中又一次挑战。该工程整体呈折线形状异形结构,是该公司承接的首个异形的钢结构厂房。该工程结构由下部的堆场和上部的钢结构通廊走道组成,上部为钢门架组成,下部堆场构造复杂,为单跨48米的双肢空腹异形平面钢桁架结构。钢桁架的上、下弦成品H型钢,桁架斜段腹杆采用双肢角钢,屋面坡度达36度。该工程是本次群体项目中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一个工程,不仅结构多样、钢桁架构造复杂、跨度大、长度长,而且受场地限制,作业面铺不开,构件超长,只能发散件到现场进行拼接组装。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朱冠煜迎难而上,通过多次理论分析、检算验证、现场试验,最终采用“高空散装吊装方法”。施工现场如战场,分秒必争。为了不影响施工工期,朱冠煜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在开工策划阶段,他和施工团队通过周密计算和多方比选论证,精密规划带有“双V结构”特色的施工平面布置,提高施工现场材料运输效率,最大程度减少材料场内倒运频率,最终缩短了施工工期。该项目也成为龙桥铁矿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期都获得业主的肯定。
朱冠煜兢兢业业地付出,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在项目建设中,他参与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专利3项,工法1项,QC成果1项。
传道授业 薪火相传不辍
各类型项目实战,让他得到历练与成长。2021年他担任该公司的技术质计部部长。朱冠煜牢记“传、帮、带”责任。“自己技术再好,浑身是劲也不能完全派上用场,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了技术,技术质计部整体力量才会发挥得更好。”
技术质计部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初到施工现场经验不足,如何让这些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实践优势,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不管在现场,还是办公室,他总喜欢问一句‘这个你明白吗’?”朱冠煜的徒弟陈龙说道。朱冠煜经常趁工作间歇给新员工答疑解惑,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以现有的工程为示范样本,让他们边学边练。
“关爱新员工的成长,不仅要帮助他们磨炼技艺,更要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朱冠煜说道。在朱冠煜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徒弟们,已经逐渐成长起来,有的成为能够独当一面、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
(姚胜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