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冠建安公司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粗碎站及矿石胶带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片繁忙。项目经理宋林头戴白色安全帽,穿梭在错综复杂的矿石胶带输送管网施工现场。
2023年10月,宋林和团队踏上厄瓜多尔这片土地,开启了在异国他乡的奋进征途,用智慧与汗水培育项目成长,以创新和担当诠释铜冠建安人的责任。
米拉多铜矿4620万吨/年(扩建)采选项目,钢结构工程主要涉及磨矿、浮选车间和粗碎站及矿石胶带等子项,其中磨矿、浮选车间建筑面积17104平方米,跨度39米,用钢量约6800吨,钢柱为双支格构柱,单根钢柱长37.06米,重达20吨,分3段组装拼接。项目初期,班组平均每天只能拼装焊接2根钢柱,施工进度非常缓慢,这让宋林心急如焚。
“照老样子干,肯定不行,必须得创新,找出路!”他对技术员陈龙说。
项目部所在的萨莫拉-钦奇佩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全年降水充沛。在此环境下,他决定以提升焊接效率为核心,对拼装焊接工作模式动“大手术”。项目部打破传统集中拼装焊接、安装模式,推行更适合场地受限的模块化小班组模式,分组劳动竞赛,将人员分组,2名焊接技术骨干带领3名厄方辅助人员(主要构件焊缝打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采取搭设移动帐篷,形成紧密协作的支持体系,为焊接工作全力护航。
“这办法真管用,焊接效率比以前提高不少呢!”改进后,每天可以焊三四根,相比之前效率提高了很多,这让班长周有忠非常兴奋。
宋林却并未满足,他明白,这只是个开始,整个施工流程都得优化。
于是他趁热打铁,“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工作法应运而生。每天傍晚,项目部会议室灯火通明,宋林与团队成员及时总结,规划次日任务,确保问题不过夜,施工稳步推进。
在经营成本管控上,宋林同样妙招迭出。一次,看到成本报表,他神色凝重:“这个月机械台班成本过高,必须深挖原因,优化流程、降低机械台班成本。”当地市场机械设备大都老旧、效率低,通过与业主单位沟通协调新的起重设备,并安排安装起重指挥人员学习简单西班牙语,实现了进度与成本的平衡。正如宋林所说:“创新是破局的利刃,精细管理是前行的轨道,二者兼具,项目才能稳步向前。”该项目的磨矿和浮选项目提前完成后,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致好评,为承接后续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目部引进了一些厄方当地人员工作,经培养筛选,留下一批愿意学、肯实干的人员。同时,项目部精心制定“引、育、留、用”管理办法,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对岗位能力不足者,则采取培训、激励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厄方员工积极性。
项目初期,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施工。宋林通过“自己人管自己人”方式,通过与厄方领班人员交流,如何开晨会、规章制度学习和下达绩效指标。领班(班长)艾了朗表态:“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此外,项目部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与员工座谈,尊重他们的诉求。
人心齐,泰山移。宋林用创新的用工模式,让厄方员工找到了归属感,不仅有效控制成本,还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为海外项目用工树立了典范。
在宋林心中,安全是项目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项目伊始,他便将安全管理扛在肩上,每天清晨,他带领安全员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工地无死角。他常叮嘱员工:“安全无小事,时刻要警惕。”他充分利用安全晨会作为安全宣传窗口,通过厄方领班宣讲安全注意事项,让员工在工作开始前就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他常说:“大家远离家乡聚在一起,如同家人,要相互关照。”在他严格管理下,项目安全一直在可控范围内,为施工筑牢了安全基石。
“熊石存,这焊接点必须复查,不能有丝毫马虎。”说着,宋林拿起焊缝检测仪,目光紧盯着检测部位,全神贯注检查起来。这是近日宋林在施工现场的一个工作场景。面对经验丰富的焊工,他更加严格要求:“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同时,成立质量小组进行“大跨度屋架安装”QC攻关,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提升工效的动力。
(姚胜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