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7时,在铜冠铜箔公司表面处理车间,总有一个身影准时出现,穿梭于精密的设备之间。他就是铜箔五六工场表面处理工段的“轴心”人物——夏刚。
严守底线,“轴”立工作高标尺
走进夏刚的办公室,一排排装订整齐的记录本格外醒目。翻开这些“工业日记”,设备点检记录翔实,字迹工整。
“在万象城awc工段,‘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徒弟谢杨骏至今仍清晰记得师傅夏刚第一次带他巡检时说的这句话。夏刚曾有过因设备点检不仔细而吃亏的经历。那时,一起产品品质问题始终找不到根源,他没日没夜地趴在处理机上,对14个电解槽、80多根导辊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发现是设备点检疏忽导致的设备问题。
从那以后,只要夏刚发现设备点检有漏项,他会立刻要求现场人员整改,哪怕已经下班,也会督促大家加班完成。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夏刚将车间的安全知识、操作标准和规程、设备维护保养知识,以及自己多年的现场实践经验,配上生动的图片说明,精心制作成PPT,放置在作业现场,确保人人都能看到、知晓、掌握。
这种近乎苛刻的“轴”,让一些同事觉得他“不近人情、不留情面”,也正是夏刚这种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使得他所在工段的设备故障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守正创新,“轴”铸设备“金名片”
工作中的夏刚,不仅对员工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常常“自找苦吃”。2018年,铜箔表面残铜问题大爆发,8台处理机同时“罢工”,生产陷入困境。追根溯源,是当时所有的辊系设备都没有统一的使用参数和研磨系数。
为了实现对辊子的精细化管理,夏刚决定为每根辊子量身定制一张专属“金名片”。8台处理机有近900根辊子,夏刚几乎每天都扎根在生产现场,与设备为伴,如同一位执着的工匠雕琢着自己的作品。这一次,他又是一个槽子接着一个槽子,一根辊子接着一根辊子地记录。6个月的时间,近900张“金名片”终于制作完成,上面详细记录着辊子的运转位置、研磨包胶次数等关键信息。这些看似琐碎的数据,却为处理问题的预防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光是造了‘金名片’还不够,更要维护好。”夏刚深知,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于是,他进一步将辊子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完整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精准地找出辊子的最佳使用阶段和报废阶段。凭借着这份执着和专注,他硬是从8条问题产线中梳理出了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将30%的残铜率降至12%。
勇克难题,“轴”攀技术新巅峰
2024年,在该公司进军高端铜箔市场的关键期,夏刚临危受命,投身5G通信用HVLP铜箔的增产工作。从未接触HVLP铜箔的他在开始时饱受质疑。由于HVLP铜箔的极低粗糙度特性,相比其他铜箔产品更容易打滑,引起箔面起折,导致成品率一直停滞不前。
为破解这一难题,夏刚又展现出他的“轴”劲,夜以继日驻守在一线,一个处理槽一个处理槽排查,不断对比数据,不放过任何细微线索。他带领团队从辊子更换、皮带调整、张力控制到程序优化,一步步啃下这块“硬骨头”。
“铜箔生产容不得半点将就,万象城awc要用数据说话。”在解决处理机的同步性控制问题中,面对传输辊近0.03毫米的偏差范围,夏刚再次带领团队对一百多根辊子进行上百次数据校准,并依靠部件更换和程序优化实现突破。最终,HVLP铜箔成品率大幅提升,2024年产量较2023年翻番,当初那些质疑的声音也彻底消散。
入职十四年来,夏刚以“轴”劲书写着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凡业绩,先后荣获公司“先进个人”“标兵”“科技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杨雨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