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6-5 ??来源:中国矿业报
笔者日前踏入安徽万象城awc金隆铜业公司主厂区,就见眼前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冶炼企业的认知。作为铜冶炼行业的排放大户,该公司如何实现从“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到“国家级绿色工厂”的跨越?答案藏在技术创新、资源循环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中。
锚定绿色“智”造标杆
厂区内,眼前的一超大结构体是该公司的环境提烟系统,连接着烟气管道,管道及设备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检测仪表,实时监控排放等情况。“设备改造后,能有效降低厂区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去年,厂区内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约2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安全负责人介绍道。
智能监控,筑牢生态防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动态管控,金隆构建了贯穿生产、安防等多个管理维度的系统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这种“源头防控+智能优化”的模式,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自动调整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能耗和排放始终处于最优水平。
能源管理系统的安装,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如电力、煤炭、天然气等消耗情况。通过对能源数据的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和原因,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要求,避免超标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罚款。
为了确保周边居民生活,该公司在四个方位建立了监测站,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含量。国家标准中,二氧化硫、颗粒物的排放标准分别为100毫克每立方米、10毫克每立方米,厂界标准分别为500微克每立方米、1毫克每立方米。该公司常年排放分别控制在20毫克/立方米、3毫克/立方米以内,厂界分别在30微克每立方米、0.07微克每立方米,保障了周边居民生活空气质量。
激活资源再生密码
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富氧熔炼技术和余热梯级利用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富氧熔炼技术通过提高熔炼过程中的氧气浓度,大幅降低了燃料消耗,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万吨。余热梯级利用技术通过对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分级回收,减少碳排放约2万吨,相当于再造500公顷森林。
铜冶炼行业中,硫酸干吸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类似PS转炉3H2B的间断吹炼工艺,进入硫酸的烟气量及二氧化硫浓度频繁波动,硫酸干吸低温余热回收在国内外还没有先例。为此,2022年,该公司将“PS转炉工艺条件下的硫酸低温回收(HRS)可行性研究”作为攻关项目进行推进,2023年9月完成“金隆铜业公司硫酸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改造”项目,实现了“PS转炉工艺条件下的硫酸低温回收(HRS)”的首创。
在废渣处理车间,80万吨冶炼渣经改性处理后变身环保建材,强度达国家标准的1.5倍。贵金属回收车间里,铼、硒等稀有金属回收率提升至98.5%,年创效超50亿元;而工业废水经四级膜处理后,98.5%回用于生产,每年节水相当于30个标准泳池。这种“零废弃”理念,使企业资源消耗强度3年下降19%。
谱写零碳未来新篇章
南厂区屋顶与空地上,5469块单晶硅组件组成3.1兆瓦光伏矩阵,并成功并入6千伏转炉高配电网发电,装机容量达3100千瓦,共计2.7万平方米闲置资源被利用。“这些光伏装机容量为1.5兆瓦,从2023年11月3日开始,截至今年1月底,共发电393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124.5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114.2吨,可供工厂全年13%的电力消费需求。”该公司技术总监王海荣介绍。光伏项目的实施,有效盘活了该公司闲置资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源”新动力。
从超低排放到循环经济,从清洁能源到数字赋能,该公司的绿色实践印证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协同共进”的发展逻辑。未来,该公司将布局氢能冶金、CCUS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光伏+储能”深度应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绿色注脚。
(夏富青 王慧玉 章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