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威铜业分公司SDW轧机生产线旁,胡健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这位板带分厂轧机组长,十四年扎根一线的,从普通操作工成长轧制技师。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轧制活字典”,2024年胡健荣获金威铜业分公司标兵称号。
2011年5月,怀着对铜加工行业的憧憬,胡健加入金威铜业分公司,被分配在该分公司关键机组——板带分厂SDW二十辊冷轧机组。初入职场,他便一头扎进生产现场,从最基础的设备操作、参数记录学起。“那时候跟着师傅在现场,在设备旁、操控台、收卷处看质量来回跑,脚上的茧子换了一层又一层。”回忆起入行那段时光,胡健的眼神里透着感恩。正是这份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为他日后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这个勤奋的年轻人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独创的特硬态黄铜板型控制工艺成为板带分厂一个闪光点——该工艺使成品率提升5%,每年为分公司带来数十万元的效益。同年,他主导的《提高特硬态黄铜带材板型优良率》课题更是荣获安徽省冶金行业QC成果特等奖,让同事们第一次见识到这位年轻人的“狠劲”。
凭借对轧制工艺的深刻理解,从2018年到2020两年时间内,他主导完成5项设备技术改造,使机组运行效率提升20%。2019年,在该分公司推进高端市场战略的关键期,胡健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硬仗”——攻克C1940合金框架材表面擦划伤难题。这种应用于精密电子领域的高端材料,对表面质量要求近乎苛刻,而行业内该类产品成品率普遍不高。“没有先例可循,那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胡健带领团队吃住在车间,连续72小时守在轧机旁。他们从轧辊精度、轧制油配比到张力控制参数逐项排查,甚至趴在轧机旁分析每一道擦划伤的痕迹,并多次进行工艺调整改进。最终,他们找到了各项轧制参数的平衡点,使这款产品的机组成品率稳定在96%。2024年1月,面对轧制油参水这一长期困扰生产线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展专项攻关。通过优化过滤系统、设计模块化回收管路,月均节油12桶,年节约成本超50万元。由于攻关成就突出,他所在的QC小组3次被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评为有色金属行业优秀(一级)质量管理小组。
在个人成长的同时,胡健始终心系团队发展。2021年,公司粗轧机产线面临人员紧缺困境,已是技术骨干的胡健主动请缨支援。在支援期间,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粗轧机偏导辊改造、开卷收纸机改造项目中表现突出,提出宝贵意见,在短时间内完成两项关键技改。这不仅缓解了产能压力,更是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回收纸的再利用率。
2024年,胡健以技师身份接过机组组长的聘书,他在笔记本扉页写下:“一人强是点,团队强是面”。身份转变的背后,是更重的责任:“以前是自己干好,现在要让整个团队都变强。”让胡健骄傲的是“传帮带”成果:在担任组长期间,为了打造更强的团队,他放弃休息时间一对一、手把手培养的3名主操手,如今都已成为分厂技术骨干,其中两人更在该分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名次。“看到年轻人能独当一面,比自己拿奖还高兴。”在2024年分厂“赛马”活动中,班组成员各显神通,不仅完成了生产任务,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高附加值产品的交付。
从“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到“公司标兵”,从一线操作工成长为技师并担任组长,胡健的成长轨迹映射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之路。分公司那台高速运转的SDW轧机见证了他的青春,而他身上闪耀的工匠精神,正如同轧制出的金属板带,在岁月的淬炼中愈发锃亮。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他指着高端的生产线说:“现在要学的东西更多了,咱们产业工人,就得跟着时代跑,永远让自己‘不过时’。”这就是胡键,一个在铜加工行业追逐梦想的匠人,用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金属轧制领域刻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坐标。
(张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