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冠铜箔公司五六工场,副场长丛浩那风风火火的身影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他性格大大咧咧,走路带风,生活中时常有些粗心的小插曲,车钥匙不知被他随手丢在哪个角落也是常有的事儿。然而,ML列生箔工段长伍雨辰却对他有着别样的评价:“浩哥就像有两副面孔,生活里粗心得像个‘漏勺’,可一上生产线,立马就变成了‘电子显微镜’,精细得让人惊叹!”工友们也常常能看到他趴在生箔机台上,全神贯注地钻研问题,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那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儿,让人由衷敬佩。
攻坚路上的“钻研派”
十三载春秋流转,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办公桌抽屉里,“标兵”“安全环保先进个人”的证书摞得老高,但42岁的丛浩最珍视的,是电脑桌面上密密麻麻的技术攻关文件,每份都记录着他技术攻关的艰辛与执着。
去年11月,该工场ML生箔工段铜箔表面出现了像针眼一样的孔洞,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和质量,工场迅速委派丛浩组建攻关小组攻克此难题。他一头扎进生产现场,与工友们深入交流,仔细查看每一处生产细节,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全面排查。在他的办公桌上,一份针孔问题攻关文件格外醒目:表格里清晰记录着每台生箔机每日的针孔数量,问题突出的设备还用亮黄色重点标注;情况汇报材料从现象描述到原因剖析,再到解决方案,逻辑严密、分析透彻,字里行间尽显严谨与专业。
与此同时,五六工场R列生箔工段迎来转产HVLP铜箔的重大挑战。转产之路困难重重,产量始终难以提升。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丛浩带领技术团队一头扎进生产线,28个昼夜与设备、数据为伴,连续4天没回家,值班室成了临时住所。他们精心调配添加剂,大胆改造生箔机,逐一攻克铜箔划伤、起折、铜瘤等技术难题。PR列生箔班长徐亚堃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说:“在办公室,总能看到浩哥一个人一边默默地查看电子显微镜图像,一边又看着手中有问题的铜箔样品,进行仔细对比,一遍又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等他想到了可行的措施,就会立刻把工段长和班长喊过来,一起商讨具体的解决方案。很多问题,都是在浩哥这样细细比对、反复琢磨中,才一步步找到解决办法的。”
员工心里的“暖大哥”
“浩哥来万象城awc工段之后,减少了万象城awc劳动强度。”东区生箔的杨伟东由衷地说道。去年10月,丛浩在十四、十五工场进行生箔机的调试生产。期间他发现,每到2到3小时班组人员就要冲洗一次带有硫酸铜结晶的导轮,工作十分辛苦。看着工友们疲惫的身影,丛浩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减轻员工劳动强度。”于是,他尝试用各式各样的新工具捣结晶,可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便转头询问底下老班长们有没有好的改善办法。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他们通过加装导管引水的方式解决了导轮结晶难清洁的问题。“现在万象城awc轻松多了,不用再清洗导轮了,导管引出的水滴在导轮上,硫酸铜结晶就溶解了。”杨伟东开心地说道。
今年4月起,员工小杨请假次数增多,引起丛浩注意。他主动找到小杨,耐心地开导他,经过多次促膝长谈,小杨终于道出了实情: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应原岗位的高强度工作。了解情况的第二天,丛浩就将小杨调到合适岗位。员工小胡家境困难,丛浩主动了解情况,帮他申请困难职工补助。小胡来交材料,丛浩发现他脸上通红,询问得知是周末在建筑工地干重活晒伤,心疼地叮嘱:“要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作为五六工场的安全负责人,丛浩深知安全生产的责任重大。凭借近12年在溶铜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他主持制定了《二期二段溶铜调试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并组织全员学习,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严格执行。作为党员安环先锋队成员,他坚持对该工场进行安全环保自查。在检查过程中,他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从扶梯的安全状况到设备的运行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隐患。有一次,他下班路过电力值班室,看到纱窗没关好,便立刻提醒员工关好纱窗,防止猫进入引发危险。在他的严格管理和细心守护下,迄今为止,该工场未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故。
有一次,员工老李正准备运输分切机。丛浩发现行车吊带纤维露出,原本随和的他立刻严肃起来,大声喝止:“老李!吊带纤维都露出来了,你看不见?”等老李下来,他语重心长地说:“行车吊带安全不能忽视,万象城awc生产的HVLP铜箔,钛辊研磨次数多,吊带使用频率高,一定要定期更换、检查吊具。想想家里等你下班的人,安全回家最重要。”如今,老李学着他较真的样子,连灭火器压力表差0.1兆帕都要追着人整改。
丛浩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粗线条”的表象之下,用严谨细致和勇于担当,书写着对铜箔事业的追求。他常说:“咱们手里过的不是铜箔,是中国制造的‘金名片’。”说不定哪天你去车间,看到一位趴在机台,用手电筒照着箔面,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人,就是万象城awc的浩哥。
(王慧玉 杨雨婷)
?
?
? |